首页
搜索 搜索

140岁的她,讲述城市供水的“前世今生”

文汇报     2023-08-01 13:06:32

在“生活秀带”上,横跨三个世纪的杨树浦水厂,在今天迎来140岁生日。百余年来,杨树浦水厂为无数市民家庭供给自来水,亲历上海供水事业的起源与发展,见证这座城市的奋起与拼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树浦水厂南濒黄浦江,占地 12.9万平方米,最大用地曾达25.9万平方米,是上海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厂。20世纪30年代末,水厂日供水能力达40万立方米,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水厂。同时,她也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制水工艺与时俱进,至今依然承担着城投水务的供水重任。

保护完好、富有特色的哥特式城堡建筑成为江畔的独特风景。底蕴深厚、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的厂史故事展现历史的风云际变。2013年3月,杨树浦水厂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杨浦滨江岸线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文化“明珠”。

1881年8月,杨树浦水厂动工建设,到1883年6月全部完成,并于8月1日开始供水。至此,自来水在上海出现,一部分沪上居民结束了用明矾“净化”江河水饮用的生活。当年,她每天平均供水仅3698立方米,以后不断扩大。

如今漫步杨浦滨江水厂栈桥,百年水厂的独特建筑风格与海派文化气韵令人流连忘返。杨树浦水厂由英籍工程师赫德(J.W. Hart)设计,上海耶松船厂(S.C.Farnham & Co.of Shanghai)等外商承包施工。水厂主体建筑外形为英国传统城堡形式,整片建筑呈铁锈红,大门的东西两端各有一个与主楼垂直相连的双层城堡式层楼,顶部分别竖有旗杆。承重墙用清水砖墙,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及窗框、腰线等均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如同一座中古时代的英国城堡。这些建筑现用作厂房和办公楼,保存完好。

建厂时,水厂主要设备及管道材料由英国制造。进入20世纪,厂房陆续增添生产设备。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水厂被日军接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旧上海市政府接收水厂。翌年5月,归英商经营。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厂以挖潜、改造增加生产。1974年起,利用慢滤池场地,改建成斜管沉淀池和低程双阀滤池。1975 年,新建日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的6号岸边式进水口。1986年11月起,利用厂东区慢滤池场地,建设日供水量10万立方米的低程滤池生产流水线一条,1988年12月竣工。20世纪90年代,水厂体制和生产经营进行改革,设唧水和净水生产车间,办修理厂、安装部、服务经营部。

除了城市供水,这座气势恢宏的水厂,蕴藏、传承着上海的红色基因。在五卅运动中,自来水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工会,参与罢工;“八·一三”事变后,水厂管理室工作的徐正祥参与救国运动,后任中国红十字会会长林可胜博士的秘书,负责接受和处理国际红十字会的医疗援助,积劳成疾,于1939年在岗位上殉职牺牲;上海解放前夕,杨树浦水厂是护厂运动的“主战场”之一,工人劳动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英勇顽强,帮助解放军接管水厂。2021年6月,曾经的厂氨瓶仓库所在地建成了杨树浦水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目前,杨树浦水厂供水能力为140万立方米/日,约占全市供水规模的11%,满足了杨浦、虹口、普陀、静安、宝山等五个区近30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除了厂房,水厂的工业设施设备、工艺流程也得到保护和展示。位于厂内的上海自来水科技馆,以科普的形式,让人们更为直观地了解文物保护建筑背后的生产故事,看到城市供水事业鲜为人知的一面。

随着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转型成为“生活秀带”,百年杨树浦水厂也在不断接受新使命。杨浦正分步推进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建设工程,在保护厂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风貌的前提下实施工程建设,充分保留工业文明的特色元素,为市政水务行业工业遗产的修缮保护和现代化发展创造示范案例。

2020年9月,“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入围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在近三年的创建工作中,杨浦滨江工业遗产和革命遗址的外在空间得到进一步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承载着城市记忆的杨树浦水厂,正向着充满数字智慧的未来大步前行,成为上海杨浦生活秀带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生动注脚。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祝越

转载:上海杨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X 关闭

起点工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